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业科教“推广教授”加速农业科技落地

“推广教授”加速农业科技落地

发布时间:06-20 08:17分类:农业科教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党代会上提出“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路子”的命题,在广东高校持续引发热议。

  上周,在“广东省高校学科建设与自主创新成果展”上,汪洋强调,广东高校要大力推动学科建设的路径创新,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 强学科建设,特别是要依靠广东市场化程度高的独特优势,着力提高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走出一条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学科建设不一样的新路子。

  如何走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路子?高校的学科建设如何与广东的市场经济“嫁接”?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通讯员 张贻发 方玮

  统筹:戎明昌

  围绕转型升级调整专业结构

  “大学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有利于创新的校园文化”

  南方日报:您如何理解汪洋书记提出的“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路子”?

  李大胜:改革开放是广东的显著特色,广东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也应该在这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就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就要求深化改革政府与高校的管理体制,深化改革高校内部的治理模式,尤其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事制度等方面。

  其次,高校要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建设创新型广东方面起到引领作用。比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部署,进行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等。

  第三,大学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有利于创新的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营造教师集中精力做好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环境。华农 在这方面很注重倡导“笃学明德、躬行践履、建业自强、求精图新”的丁颖精神。另外,一提到华农,人们会想到“五湖四海一片林”和“紫荆校园”,这实际上就 体现了一种五湖四海兼容并蓄、百花齐放、万木竞秀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要让每个人的潜力都能够发挥出来,在宽松的环境下多做出成绩。

  搞技术推广也能评教授

  “我们在不断地完善,改变以课题、论文数量来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做法”

  搞技术推广也能评教授

  南方日报:最近国家和我省部署实施了“2011计划”,华农拥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是省属高校中最多的。协同创新很重要的是与企业合作。近年来,华农与温氏集团联手打造的“温氏模式”很受瞩目。请问“温氏模式”能为协同创新计划提供哪些经验?

  李大胜:通过与华农合作,温氏从小小的养鸡场,发展到现在年销售收入220亿元的规模,华南农业大学所提供的技术支撑是很重要的。

  “温氏模式”的经验,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学教授所在的研究领域能够跟企业的需求、行业重大技术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华农有十几个教授在温氏兼职,直 接为他们解决技术问题。另一点启示是,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协同创新,我们有高水平的教授,企业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双方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还有,成果的转化 机制很直接,按照企业行业的需求研究出来的东西,企业可以直接应用。

  南方日报: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如何从评价机制层面解决教师的考核问题?

  李大胜:这个问题很重要。面对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华农也在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最重要的就是对职称评定条例的修订,这是最重要的杠杆。我们在不断地完善,改变以课题、论文数量来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做法。

  华农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的“推广教授”、“推广研究员”制度,意味着不单单做学术研究、课题研究、发表论文才能评教授,在技术应用推广中作出贡献、解决了现实问题也可以评教授。在与温氏、大华农等企业合作时,教授所做的工作可以得到充分认可,不会区别对待。

  农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学科专业”

  南方日报:高校创新需要哪些外部环境和外部条件?

  李大胜:高校创新迫切需要宽松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外部条件。首先,要重视高校在社会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方面的地位。其次,进一步理顺政府 和高校的关系,政府应该多一些宏观指导,提高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比如人事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管得还太具体,大学的编制数、内设机构数都是政府明确规定的, 人员招聘也是参照公务员的招聘办法执行,还是应该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最后,要建立合理的高校拨款机制。

  南方日报: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现代农业产业。我注意到,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刘昆在今年3个月之内两次来华农调研。您认为,这些对于“农”字头的华南农业大学意味着什么?

  李大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夯实“三农”基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农民增收,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华南农业大学应该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南方日报:现在的年轻一代中,愿意学农的人日渐稀少,在选择专业时,与农业沾边的专业门庭冷清,您认为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现状?

  李大胜:我认为首先要改变观念。现代农业的企业化、产业化程度很高,早已不是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生物技术、信息技 术、生命科学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学科专业。农学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现代农业的发展为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承载的平台,农业院校的毕业生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白灵菇短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国土部农业部要求切实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