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果树种植
  • 水产养殖
  • 畜禽养殖
  • 粮食种植
  • 花卉种植
  • 蔬菜种植
  • 农业百科
首页 » 农业 » 农业致富 » “小野蒜”种出大效益

“小野蒜”种出大效益

分类: 农业致富 日期: 2016-06-20 09:01 浏览: 126

  天刚亮,梨树县泉眼岭乡常青村农民李树文就走到院前的耕地里,一步一低头、两步一猫腰地手工除草。

  这地里种的啥,值得这么呵护?“都是2015年没起(收获)的‘大脑瓜儿’栽子,栽子一亩能种三亩地。一亩‘大脑瓜儿’能赚1万多(元)。”李树文看着眼前绿油油的一片小植物,乐得合不拢嘴。“早些年1斤3块多,这两年最少也得七八块钱。”原来,“大脑瓜儿”是他致富的“宝贝疙瘩”。

  常青村村支书董一武告诉记者,“大脑瓜儿”学名叫薤白,是一种可药用、可食用的小野蒜。“19年前,村民在地里挖了野生的薤白,拿到县里集市上卖,发现能卖上价,就试着移栽。”通过年复一年的摸索,常青村掌握了薤白的栽培技术。“别看这小东西不大,但挺娇贵。同一块耕地只能种两年,第三年必须换地栽。现在,每公顷产量超过2万斤。”

  董玉民是常青村知名的蔬菜经纪人,客户遍及东北三省。但每到收获季,他也不敢跟求购薤白的客户“打包票”。因为村里的“大脑瓜儿”实在紧俏,“尽管逐年提价,还是供不应求。薤白根本不愁卖,有多少收多少,到最后还是缺货。”

  百姓们看到效益好,都想种。“种薤白需要留苗,这样才能年年都有。”于是,常青村从2015年就开始引导薤白种植户控制收获面积,有计划地为更多农民做准备。

  “2016年全村的薤白种植面积比去年多一倍,将达到100公顷。”这意味着,仅2016年一年,常青村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将为农民带来至少400多万元的增收。这还不包括种薤白所产生的土地流转费用——每公顷1.8万元;也不包括人工播种和收获时,每公顷10多个人的劳务费用。

  董一武说,常青村只有479公顷耕地,人均耕地面积不算多。过去只靠种粮食作物,农民生活勉强维持温饱。现在,不管是算经济账,还是算社会效益账,种玉米与种薤白,简直没法比。

相关推荐:
  • 青贮饲料饲喂方法
  • 用红薯喂猪要讲科学
  • 几种饲料与兽药拮抗
  • 改善青贮饲料营养的方法
  • 生化饲料制作法
上一篇: 养泥鳅圆了“致富梦” 下一篇: 山西方山县“八大产业”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对于此信息进行咨询和留言

最新文章

怎样修剪桃树,桃树修剪技术要点(桃树修剪视频桃树什么时间修剪)
桃树如何施肥?幼树与丰产桃树施肥技术简介
枣树怎么繁殖,介绍三种简单的枣树繁殖方法
大棚春黄瓜栽培的技术(春季大棚黄瓜什么时候定植)
几种双孢菇病虫害防治方法(双孢菇病虫防治)

农业百科 | 农业科教 | 农业标准 | 农业生产 | 有机农业
农业百科网的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者网友推荐收集整理的,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果您发现本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本站将第一时间进行相关处理。
Copyright by 2015-2023 农业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