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种植技术红托竹荪种植最新技术(竹荪的种植方法和步骤)

红托竹荪种植最新技术(竹荪的种植方法和步骤)

发布时间:2023-03-28 14:00:34分类:种植技术

安徽太和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技术

红托竹荪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食用菌, 肉厚味香,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对防治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减少腹壁脂肪的贮积有较好疗效, 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现将旧县镇食用菌产业园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培养料准备

1.1 配方

常用的配方有 2 种。 配方一: 秸秆 48% 、 木屑25% 、麸皮 25% 、石膏 1% 、碳酸钙 0.5% 、磷酸二氢钾0.3% 、硫酸镁 0.2% ,含水量 65%~68% 。 配方二:秸秆38% 、木屑 25% 、棉籽壳 10% 、麸皮 19% 、玉米粉 3% 、黄豆粉 2% 、白糖 1% 、石膏粉 1.5% 、磷酸二氢钾 0.3% 、硫酸镁 0.2% ,含水量 65%~68% 。

1.2 预堆

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发酵 2~3 d ; 木屑过筛去杂后进行淋水,露天堆置 1 个月以上,直至颜色转暗、质地变软。

1.3 搅拌

按配方量取各种原料,先将木屑和粉碎好的秸秆放入液压上料搅拌机, 并开启水泵加入足够的水,使其含水率达 70% 以上,用正、反方向搅拌 20 min 以上;再将麸皮、黄豆粉、玉米粉、碳酸钙、石膏、白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同时放入,充分搅拌 30 min 以上,使其混合均匀、无结块、充分吸水,调节至适宜含水量后即可进行装袋。 适宜含水量为 65%~68% (一般用卤素灯快速水分测定仪检测)。

2 装袋

2.1 料袋规格

料袋选用规格为 17.500 cm×35.000 cm×0.005 cm的聚丙烯折角袋,也可用 1 500 mL 塑料菌种瓶。

2.2 封口方式

套环大口朝下,贴紧料面套在袋面上,再用无纺布塑料防水塞盖紧。

2.3 操作流程

装袋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填料、压紧、装筐、套套环、打孔、盖塑料塞、装车,该流程使用新型自动装袋流水线进行,单台单班生产 12 000 包仅需 2~3 个人即可完成,可大大减少用工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4 质量指标

装料高度 16~17 cm ,重量 1.10~1.15 kg ,松紧度以手握袋身不变形、不松散为宜。 预留孔先机打成型,再用塑料棒二次加工,深度 15 cm ,直径 2 cm 。

3 灭菌

装袋完成后, 应在拌料后 4 h 内送入灭菌柜进行灭菌,防止培养料发热酸败。 灭菌时,采用脉动真空高压灭菌柜, 由可编程控制的 PLC 微电脑控制系统根据不同阶段设置不同温度和排汽参数,具体分4 个阶段。 一是真空阶段,应设置 2~3 次,抽真空压力为 0.04~0.05 MPa ,以彻底排出柜内冷空气。 二是升温阶段,分 2 段,一段保温 105 ℃ ,维持时间 30 min ,间歇排汽;一段保温 115 ℃ ,维持时间 20 min ,间歇排汽。 三是灭菌阶段,温度 121 ℃ ,维持时间 150 min ,间歇排汽。 四是排汽阶段,灭菌结束后,间歇排汽,待压力降为零后,打开灭菌柜,将栽培包转移至冷却室进行冷却。

4 冷却

灭菌结束后,将栽培包转移至排汽室,排除附带的蒸汽、热气,强制排风约 4 h ;待温度降低至 60 ℃ 以下后,转移至冷却室,通过制冷机组强制冷却至 25 ℃ ;最后转移至待接室,准备接种。

冷却室应严格按照国家 GMP 洁净室标准进行建造,待接室应不低于万级洁净程度标准,排汽室不低于十万级洁净程度标准。

5 接种

接菌室应严格按照国家 GMP 洁净室万级以上洁净程度标准进行建造,接菌操作区域不低于百级洁净程度标准。

红托竹荪种植最新技术

5.1 器材预处理

接种前 1~2 h ,用 5% 甲酚皂消毒液、 800 倍敌敌畏混合液对菌种、器具外表面进行润洗,沥干多余消毒液备用。

5.2 卫生清理

接种前,先用清水冲洗接菌室屋顶、地板及四周墙壁;再将待接的冷却包及预处理好的菌种、器材推进接菌室,按规定位置排列整齐,以便接菌操作。 接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接菌室及冷却室,并消毒。

5.3 准备接菌

开始前 2 h ,接菌室、待接室的空气过滤系统、空调、层流罩、紫外灯、臭氧消毒机应提前开机运行,在人员进入前 1.5 h 关闭臭氧、紫外灯。

5.4 分工操作

1~2 人在待接室负责搬运传递, 1~2 人负责在缓冲室装车、转运,其他人员每 2 个人为一组进入接菌室负责接菌。 接菌室和待接室的工作人员应先在缓冲室净手、换鞋,进入更衣室再次换鞋、更衣(工作服应事先进行高压灭菌), 并戴好帽子、 一次性手套及口罩,依次经风淋室风淋后进入。

5.5 接菌方法

固体接种:接种人员点燃酒精灯,用 75% 乙醇(或5% 甲酚皂溶液)依次对双手、菌种外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乙醇过火消毒,在层流罩下用镊子将木屑菌种挖松;一手托住菌种,另一手拔开栽培包塑料盖,用镊子夹取栽培种接入包内预留孔,最后盖紧塑料盖。 接完一筐之后,通过滚筒推到传送带上送到缓冲室, 搬运人员及时将接好的菌包放回周转车上,用叉车转运到一级培养室。 液体菌种:将培养好的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发酵罐连接专业接种机械进行接种,控制接种量为液体菌种 35~40 mL/ 袋。 接种完成后的培养操作与固体接种相同。

6 菌丝培养

采用三级分区制培养,根据培养阶段分成不同级别,分区采用不同的环境控制参数。 各级培养室采用统一规格的活动层架作为培养架, 使用镀锌方管焊接制作,每架 6 层,每层 33 cm ,每架可放栽培包 8 筐( 12 包 / 筐)。 地面使用环氧树脂工艺处理,预置清洗排污管路 (地漏下水口径应不小于 40 cm , 并配备密封盖),按照培养架尺寸绘制堆垛、通道标志线,按规定有序排放,堆垛整齐,标识明了;同时,配备制冷、除湿、换气、内循环设备。 一级培养室还应按照十万级以上洁净室等级标准建造,通过送风系统,与其他区域维持 10 Pa 以上正压,并增设臭氧消毒机。

7 出菇管理

采用脱袋覆土的床栽模式,出菇房按照标准双孢菇工厂化菇房建造,使用环氧树脂地坪,菇房内、外四周预置清洗排污管路(地漏下水口径应不小于 40 cm ,并配备密封盖),采用铝合金和热镀锌材质菇架;外墙采用可拆卸平移门,方便上下料机械作业;并用无缝钢管引入蒸汽管道,用于清库前后蒸房消毒。

菇房配备制冷、除湿、换气、内循环设备,借助中央环境控制系统,微电脑调控红托竹荪出菇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温度、湿度、 CO 2 浓度、光照。 同时,配备相应的专用上料、上土、喷水、采菇、下料以及拉网、洗网、覆土搅拌与制作机械,有效解决传统床栽模式用工量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7.1 覆土准备

覆土先经化学药剂消毒, 再用蒸汽灭菌。 具体为:以 1 间菇房床面积 450 m 2 、覆土厚度 0.05 m 计算,取草炭土 30 m 3 ,先用 30 L 甲醛和 12 kg 多菌灵兑水2 000~3 000 L 拌土,塑料膜覆盖堆闷 48 h ;然后利用蒸汽处理,土温 55 ℃ 左右维持 4 h ,杀死大部分害虫和杂菌。为保存覆土中的有益微生物, 55 ℃ 处理 4 h 是极限温度和时间。

将灭菌后的覆土装入混拌机,边搅拌边加水至覆土含水量达 10%~20% ,使之成团粒状,形成裂隙。

7.2 脱袋、浸泡

在 22~24 ℃ 温度下培养 90~120 d (菌丝走透后 3~5 d ),剔除有病虫害的菌袋,移到开袋房;去除套环和塑料盖,再用专用脱袋机将菌包袋料分离;然后将菌料放入菌丝保护与营养复配剂溶液中浸泡片刻。 开袋室、脱袋机等与菌料接触的环境和器材应预先做好消毒杀虫处理。

7.3 上料、整床

通过运料车将处理好的菌料送至出菇房,用专用上料机从上到下依次平铺到各层床面上;整理床面菌料排列分布,密度为 25~30 个 /m 2 ;菌料与床面四周的围板应预留 3~4 cm 空隙, 菇床底面事先用覆土机平铺 3 cm 厚的覆土。

7.4 覆土、保湿

红托竹荪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土壤条件,但在红托竹荪菌球形成时期必须有土壤才行。 这可能与土壤的机械刺激以及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或微生物分泌物有关。 因此,在红托竹荪栽培生产中必须进行覆土工作。 用专用覆土机上土,使覆土充分填充于菌料之间、菌料与围板之间,并覆盖整个床面,确保菌料表层覆土 2~4 cm , 然后喷水调节土壤含水率至 20% 左右。覆土应松紧适合。太致密,则通透性差,影响正常出菇;太稀薄,菌料可能暴露,导致病虫害。 覆土层有隔热作用,培养料散温困难,因而覆土后要特别注意通风。

7.5 催蕾、出菇

7.5.1 温度。覆土后将覆土层以下料温维持在 22~24℃ ,保持 15~20 d ;当有原基突破覆土表面时,根据土层水分情况,可喷 1 次大水,保持空间温度在 55~65 ℃ ,刺激更多原基形成, 7~10 d 就会有大量原基发生。 保持适宜的空间湿度和 CO 2 浓度以及一定的光照条件,促进红托竹荪原基分化、菇蕾发育。

7.5.2 湿度。 覆土层要经常保持湿润,土壤含水量为15%~18% ;菌蕾生长阶段,覆土含水量应提高到 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 85%~90% ;凌晨破蕾时,相对湿度要在 95% 左右。 子实体成熟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80% 时,成熟的菌蕾不易裂开,菌柄易折断,菌裙不易展开或展开后很快缩干闭合。

7.5.3 空气。 红托竹荪属于好气性真菌,在各个生长阶段,均需要足够的氧气。 基质和土壤中氧气充分,菌丝体生长快,子实体形成也迅速。 一般菌丝生长阶段相对需氧量较少, 子实体形成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大;若 CO 2 浓度大于 0.1% ,会导致子实体发育畸形。因此,栽培红托竹荪的菇房一定要 1 h 通风 1 次,每次不少于 2 min ,并选用透气良好的土壤作覆土,以保证氧气供应。

7.5.4 光照。 红托竹荪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在自然条件下 30 cm 深的土壤中仍能生长。 在一般室内的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会延缓,甚至会变色老化。 红托竹荪原基形成时也不需要光照。 菌蕾形成后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一般 100~300 lx 的散射光有利于促进红托竹荪子实体的形成 。

7.5.5 酸碱度。 红托竹荪长期在腐殖层和微酸土壤中生长,形成了适宜在微酸环境下生长的特性。 一般要求红托竹荪的培养基和覆盖物 pH 值在 6 左右。 pH 值超过 7 时,红托竹荪生长不良。 所以,在栽培中可以采用有机酸来调节培养基和覆盖物的 pH 值, 以增强缓冲能力和营养供给能力。

8 采收

在红托竹荪菌裙已经完全张开,孢子胶体开始自溶至淌滴前及时采收。 否则竹荪菇体成熟后立即开始萎缩, 48 h 内倒地死亡。 出菇期间,每 4 h 采摘 1 次,采大留小,防止过度生长。

红托竹荪出菇周期较长, 在菌料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持续出菇 4 个月左右, 一般可以采收 3~4 潮,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潮。

每个潮次结束后,应及时剔除老菌索、残留菇根及病虫害部位,补充覆土,并根据情况打 1 次大水,保持空间温度 22~24 ℃ ,加强通风,以促进菌丝恢复,诱导菇蕾形成 。

9 分级包装及加工

9.1 分级包装

采收的产品应集中清除菌帽和菌托, 并进行分级。 将分级好的红托竹荪放在塑料筐内, 置于 0~3 ℃冷库内打冷 2~3 h ,进行预冷排湿,降低菇体代谢速率。

将打冷好的鲜竹荪, 按相应等级和规格进行分装,包装车间环境温度应不超过 18 ℃ ,并保持环境卫生。 将成品放在 2~5 ℃ 冷库冷藏,保持相对湿度 65%~70% ,可保存 8~10 d 。

9.2 烘烤加工

选用烘房或电动烘干机进行红托竹荪烘烤干制,温度先低后高, 最后急火烘干, 最高温度不能超过65 ℃ ,以免烘焦竹荪。 烘干后,红托竹荪应与烘烤用具一起取出, 经 30~60 min 红托竹荪吸收空气中水分略回软后,用塑料袋包装并密封,放入 3~5 ℃ 冷库中保存待售。

2020年农家竹荪干货200g新鲜上市福建特产                        ¥59.9                                                                购买

桃树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桃树落果防治方法) 被马蜂蛰了能自愈吗不严重时1~3天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