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苜蓿鸟和狐狸》有声绘本背后的“英雄梦”

《苜蓿鸟和狐狸》有声绘本背后的“英雄梦”

发布时间:06-22 23:55分类:农村文化

  《苜蓿鸟和狐狸》是个有趣的锡伯族民间故事。除了在老辈的膝头聆听老人娓娓道来,故事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讲述出来?

  如果在视频网站优酷网上输入“苜蓿鸟和狐狸”这六个汉字,出现的第一个视频就会提供答案:在多媒体时代,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可以通过有声绘本的形式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娓娓讲述的声音,简单质朴的画面,风格独特的配乐,于细节处透露出的民族元素,完全锡伯文的字幕……

  对于创作者孟荣路和哈苏台来说,这部耗时近两周的第一部有声绘本作品《苜蓿鸟和狐狸》,是他们“小试牛刀”的第二把刀。第一把刀是此前完成翻译和配音的锡伯语、满语版动画片《海贼王·冒险的黎明》。只是他们认为,目前所做的这些事情,对传播和传承锡满文化来说“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三个儿子”

  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城菜市场北门一侧,有一间未挂招牌的门面房。这里就是锡伯族青年孟荣路和满族青年哈苏台的最新据点——瑟公锡满文化传播中心的工作室。

  不大的工作室兼有多种功能:出售由孟荣路打磨制作、哈苏台书写锡伯文和满文的玉石吊坠;免费借阅锡伯文、满文书籍;向学生传授锡伯文、满文的书写及阅读;招待来访的锡伯语、满语的研究者和学者;创作锡伯语、满语的音乐和视频作品等。

  若从功能性来说,这间看上去很朴素的房间却有着无限的容量。其中也承载他俩的理想——如他俩工作室“瑟公锡满文化传播中心”的名字所蕴含的深意一样,以锡伯族文化先驱瑟布稀贤为榜样,传播和传承锡满文化。

  正是在这个理想的驱动下,诞生了他们“小试牛刀”的第二把刀——锡伯族民间故事《苜蓿鸟和狐狸》有声绘本。

  创作的念头产生于2014年夏天官方举办的锡伯语演讲比赛活动现场。在那次比赛中,有几个学生一起表演了一个小品,而该小品取材于锡伯族民间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三个母亲在河边一边提水一边聊天。其中一个母亲说:“我的儿子学唱歌特别棒。”另一个母亲说:“我的儿子学跳舞非常好。”她俩转身问第三个母亲:“你的儿子学了啥?”第三个母亲不好意思地说:“我的儿子什么都没有学。”她的回答让另两个母亲颇有点瞧不起。正在这时,她们放学回来的孩子刚好经过河边。第一个母亲的儿子把书包向母亲身上一甩,就走了。第二个母亲的儿子也不理母亲就自己回家去了。而第三个母亲的儿子停下来,将母亲手里的水桶接过来帮忙打水。

  这三个母亲对她们儿子的到来没有在意,都还沉浸在刚才的话题当中。她们遂向一旁坐着的一位老者请教:“您看,我们的三个儿子,哪个更好?”老者反问:“有三个儿子吗?我可只看到一个孩子。”这三个母亲一愣,不明缘由。老者用手指向第三个母亲的儿子,说:“这个才是儿子呀!”

  这个寓意颇深的故事让哈苏台的心里有了念头:可否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一部动画片?但是创作动画片靠一两人之力很难完成。限于当时条件,哈苏台的想法只能搁浅。

  今年春节前后,孟荣路和哈苏台开办了锡伯语、满语网络教学。孟荣路有念说(锡伯语称“祝伦呼兰比”,是使用锡伯语进行表演的一种说书形式)的经历,这对他用锡伯语有声有色地讲述锡伯族民间故事有很大帮助。他将自己讲述的故事上传至网络,供教学使用。孟荣路的这套宣教方法,使哈苏台心里尘封大半年的那个念头再次萌动起来:虽创作不了动画片,但可不可以做一个有声绘本?有声音和画面,再配上文字,这种“立体”的展示应更有利于教学。

  《苜蓿鸟和狐狸》有声绘本

  出于教学目的,他们选择锡伯族民间故事《苜蓿鸟和狐狸》作为有声绘本的内容。“因为这个故事不深不浅,而且里面有很多语言一再重复,可以加深语言学习者的印象。”孟荣路说。

  《苜蓿鸟和狐狸》讲述的是一只苜蓿鸟与一只狡猾的狐狸斗智斗勇的故事。

  一天,一只从山洞里钻出的老鼠没命地奔跑。兔子见状,问其原因。老鼠回答:“地震了!”兔子赶忙跟着老鼠一起逃命。随后,狼、野猪、狗熊、狐狸、老虎等动物都跟在它们的后面奔跑了起来。几日逃难,动物们饥肠辘辘。在狐狸的建议下,从弱小的老鼠开始,大家一只只沦为果腹之物。最后,只剩下狐狸和老虎。狐狸将吃剩的熊肉藏起来,边走边吃。饥饿的老虎纳闷,问狐狸:“你在吃什么呢?”狐狸回答:“啊,我太饿了,在吃自己的眼睛呢。”老虎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把自己的眼睛也挖出来充饥。失去光明的老虎也失去了威力。得意的狐狸,从老虎的尾巴开始,一点一点将老虎吞进肚子。

  又过了几日,狐狸遇到了苜蓿鸟。狐狸听说苜蓿鸟很聪明,就问它:“你能让我吃饱吗?”苜蓿鸟说:“这简单。”于是,它亮开喉咙唱起了歌。歌声吸引了正前往田间给劳作的家人送饭的两个姑娘。趁着两个姑娘听歌不注意时,狐狸将篮子里的饭菜吃了个精光。

  苜蓿鸟果然聪明。狐狸还要试探它一番:“那你能让我高兴一下吗?”苜蓿鸟遂将狐狸带到一户人家,看到这户人家健壮的儿子正在打他的母亲。狐狸看后大笑,说:“天下怎么还有儿子打母亲的事情!”

  狐狸仍不死心:苜蓿鸟真这么聪明?狐狸对它又提出要求:“那么,你能让我害怕一下吗?”苜蓿鸟听罢,将狐狸带到了猎人面前。猎人射出的箭吓坏了死里逃生的狐狸。狐狸对苜蓿鸟心生歹念,决定吃了它。趁着它不注意时,狐狸一口咬住了它。

  这时,苜蓿鸟对狐狸说:“只要你说一声‘啊’,我就给你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狐狸听后心想,苜蓿鸟既然这样说,它又那么聪明,就一定会像之前那样带来饭菜。于是,狐狸按照苜蓿鸟的要求张嘴“啊”了一声,苜蓿鸟趁机飞跑了。

  沮丧的狐狸不得不承认苜蓿鸟比自己聪明,从此就回到了深山,不再出来。

  这个故事现在通过有声绘本的形式呈现在网络里,同时有锡伯语的配音、锡伯语的字幕。不过,即便画面有趣,配音生动,但对不会锡伯语的观者来说也很难产生兴趣。

  记者问哈苏台:“什么时候配上汉语字幕?”哈苏台回答:“以后吧。”

  哈苏台没给出确定的时间,这是因为:首先,该有声绘本原本就是给锡伯族、满族看的,就像风靡全球的日本动漫在创作之初也只有日语字幕一样。哈苏台说:“艺术需要主观一点的东西,如果总想着迁就别人,那么一定做不好。”

  再者,哈苏台、孟荣路的时间有限,创作这样的有声绘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创作这部有声绘本,我们前前后后花了近两周的时间,而且没有盈利。”哈苏台说。

  “英雄梦”

  “英雄”是一个让人一听就会热血沸腾的词汇。说到“英雄”,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浴血奋战的斗士、为自由和正义而抗争的勇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侠士等。这不免让人觉得,“英雄”是一个距离现实生活太远的角色。

  但实际上,在和平年代,不迎合世俗眼光,勇敢地追寻自我理想,这也是一种英雄行为。就像孟荣路和哈苏台,在人们大多以赚钱多少定义人生是否成功的当下,他们选择的却是将传承和传播锡伯族、满族文化作为自己坚持的事业。他们这样做,势必艰辛,也势必在短期内没有丰厚的收入,而未来能否带来可观收益也没有足够把握。

  目前,孟荣路和哈苏台拥有清晰的目标、足够的热情和坚定的执行力。他们所坚持的以作品带动传播的思路已初露端倪。锡伯语、满语版动画片《海贼王·冒险的黎明》上传网络一个月后,就有了7000多人次的浏览量,有声绘本《苜蓿鸟和狐狸》的浏览量也达到2000多人次。虽然这两个数字与其他一些作品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浏览量相比实在太小,但是,“这个世界上最怕的莫过于坚持和认真”——这两样,孟荣路和哈苏台都不缺。

  哈苏台没有专业学习过绘画,但也能创作有声绘本《苜蓿鸟和狐狸》,而且风格生动。“哈苏台就是一个认真的人,他的性格也是一个专业的性格。”孟荣路笑着说,“如果要做,我们就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我们还开了网络课堂,一个教授锡伯语、满语的理论,另一个教授口语。”

  “但是,我们也不能停留在这。”哈苏台指的是锡满文化的传播方式。他们希望利用一切新颖的形式来激活语言,而其内容也不仅局限于民族文化或者历史故事。他们对于民间文化不死守。“而且,激活对语言和文化传播的力量是巨大的。”哈苏台仍以日本动漫为例解释,“足够精彩而没有明显时空背景的故事,风格明显的叙事,加上精良的制作,这些元素让日本动漫广受欢迎,也让这个岛国的语言文化为世界人民所认识。”

  对于像《苜蓿鸟和狐狸》这样的锡伯族民间故事,哈苏台和孟荣路希望能在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赋予故事更为深刻的内涵和灵魂,使其能够得到广泛传播。之外,他们还有一个终极梦想——以一个好的锡伯族民间故事为基础,拍摄一部锡伯语、满语电影。“当下,语言文化传播的最好载体莫过于电影、电视等音像制品。不过,我们这个拍电影的想法离现实太远了,挺不靠谱的,只能在心里想想。”哈苏台说。

  孟荣路说:“关键是我们得忙一些生存方面的事情。现在,就有一堆这样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呢!”

  话虽如此,但从他们对锡满文化传播的热情、坚定的态度和已经做的一系列事情来看,这个终极梦想绝不仅仅是他们“心里想想的事情”。他们期待着有一天“英雄梦”能成为现实。(文/摄影 记者李剑)

题桃花映面图 速生苗木的水肥管理及养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