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养殖技术乌鸡的养殖方法(乌鸡的养殖技术)

乌鸡的养殖方法(乌鸡的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3-04-17 02:30:07分类:养殖技术

1. 乌鸡的养殖技术

现在的乌鸡不全是饲料养殖的。而且就算全是饲料养殖的,经常吃也没有害处。 现在的环境造成了人们一种错误的认识:所有的动植物若是饲料养殖的,那么其营养肯定比不上没有用饲料养殖的;经常吃饲料养殖的,对身体是有害的! 现在国家对饲料的管控是相当严格的。达不到要求的全部排出该行业,这个从《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中就可以看见其不是一般的严格。

凡特施特(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添加剂、复合多矿)与时俱进,时刻走在行业的最前面。

2. 养小鸡的技术和方法

一、要有个适宜的温度。鸡的正常体温平均在42℃左右。刚出壳的小鸡,绒毛稀短,抗寒能力差,遇冷着凉会拉稀,太热会患感冒。一般来说,一周龄的小鸡适宜30℃左右的气温,二周龄的小鸡适宜20℃以上的气温,一个月后就能适应室外的气温,可以在屋外自由活动了。温度是不是适宜,可以根据小鸡的行动来判断。如小鸡分散均匀,不聚集一堆,吃食活泼,表明温度适宜,小鸡密集打堆,吱吱乱叫,表明温度过低;小鸡张口气喘,不爱吃食,连连喝水,表明温度过高。一般调节温度应当注意;初期高一些,后期低一些,体质弱的高一些,体质强的可低一些。

二、空气要新鲜。小鸡体温高,呼吸快,新陈代谢旺盛,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使小鸡呼吸到新鲜空气。温暖的晴天中午,要让小鸡在阳光下活动,以防发生软脚病。

三、精心喂养。小鸡出壳后24小时开始喂食最好,要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和一定数量的青绿饲料,可以将饲料先研成碎末,煮大半熟后再喂,有条件的可以喂混合饲料。头三天内可让小鸡自由采食,尽快使小鸡学会觅食。三天以后,每天喂6次,再往后,次数逐渐减少。饲料要拌成半干半湿状态。喂青绿饲料,开始可以少一些,以后可以多一些,但最多不要超过总饲料量的40%。刚出壳的小鸡,饮的水最好是温开水,还要补喂一些1%浓度的盐水。

3. 白凤乌鸡的养殖技术

乌鸡白凤就是乌鸡白凤丸。

来历:因新浪姬经常望着自己贫瘠的胸部然后发很污的微博,所以惨遭网友调侃,污姬白凤丸就在万众期待下应运而生了。

白凤指传说中的神鸟。 2.相传汉扬雄着《太玄经》时梦吐白凤。后因以比喻出众的才华或才华出众之士。 3.良猫名。

4. 小鸡饲养技术

喂养小鸡,最好是买鸡饲料啦!我们都知道人体要营养均衡才能健康,鸡也是一样的,鸡饲料包含鸡生长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以给鸡全面的营养,相较于面包屑,碎米等单一食品,全价饲料显然更方便,更有利于鸡的生长。

当然,小鸡抵抗力不强,还需注意保暖,受寒容易生病。

5. 乌鸡养殖技术

乌鸡在广西养殖很好,需要注意环境,还有要了解养鸡中的一些养殖知识。

6. 乌鸡的养殖技术和种类

1、品种选择

乌骨鸡品种很多,当然不同的品种创造的价值会不同,一般按照市场需求和饲料难度来选择。比如白羽乌骨鸡市场很不错,养殖也比较方便,而且价格比其他乌骨鸡稍贵些,养殖的效益不错。

优质乌骨鸡的养殖技术

2、养殖条件

(1)养殖方式:乌骨鸡可散养、圈养和舍养,散养可以提高乌骨鸡的肉质,降低饲养成本,圈养和舍养的肉质没有散养的好,且价格比散养的便宜,所以现在很多养殖户会选择散养。

(2)生长环境要求:乌骨鸡抗寒、抗湿能力差,所以养殖时,尽量保持鸡舍干净、温暖,若有条件,可在鸡舍建一个砂浴,以促进乌骨鸡生长和发育。

乌骨鸡养殖技术

3、饲养管理

(1)雏鸡饲养要求:雏鸡的体质非常弱,所以要加强光照、温度和饲喂,具体要求如下:

(1.1)光照要求:一般全天光照好,待长到1个月后就停止光照。

(1.2)室温要求:一般室温控制在30度以上好,待生长一两周后,再将室温调到28度左右。

(1.3)饲喂要求:尽量每天喂三次精料,饲喂时,可添加一些碎菜叶,以保证其营养充足,提高抵抗力。

(2)成年鸡饲养要求:雏鸡长大后,可将其放到林地或庭院中放养,然后每天定点投放些饲料即可,为了避免跑到其他地方,在周边用网围起来。到了产蛋期时,可减少饲喂量,直到产蛋后在增加饲料,以提高产蛋率。

(3)饲养密度:不同生长期的乌骨鸡,所需的生长空间都是不一样的,一般半月大的乌骨鸡每平米养40只左右,一个月大的乌骨鸡每平米养30只,成年鸡每平米一般养8只左右,这样不仅不浪费饲料,还可促进乌骨鸡生长。

(4)日常管理:乌骨鸡长成成年鸡后,要时刻保持养殖地干净,这样才能防止病害发生。此外,还要定期对其进行疫苗注射,以预防各类疾病。

7. 山鸡养殖技术

  1.合理饲喂。采用原粮饲喂野鸡的养殖户,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喂比例(推荐配方:玉米40%、小麦15%、炒熟的豌豆20%、菜籽饼15%、麸皮5%、米糠4%、骨粉1%,另每吨料加入食盐2.5公斤及适量微量元素)。采用家鸡饲料饲喂的可购买肉鸡生长料进行饲喂,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此外可以添加10%~20%的青饲料。让野鸡每周至少沙浴一次,并在河沙中喷入2%的敌百虫溶液,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2.控制密度。育肥初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可养10~12只野鸡,以后可按公母、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8只。同时,应设置足够的料槽让其均匀采食,生长一致。

  3.设栖架、防啄癖。育肥野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飞攀栖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野鸡的啄癖。发现有被啄伤的野鸡应在伤口处涂紫药水或樟脑软膏,并隔离饲养。必要时对野鸡群进行调控,方法为:(1)在舍内挂青草或青菜,引诱野鸡啄菜以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和纤维素。(2)9~11周龄时,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3)饲料中的食盐要提高到2.5%,或在饮水中添加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

  4.防惊飞。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防惊飞出现撞伤或撞死,可剪掉野鸡一侧的初级飞羽。

  5.做好防疫工作。野鸡舍应每天清扫,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8~9周龄的野鸡要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接种,并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鸡、野鸡等的互啄癖

  啄癖也称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包括啄肛癖、拔羽癖、喙趾癖、啄头癖、喙蛋癖等,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各日龄、各品种鸡均能发病。鸡群一旦发生互啄以后,即使激发因素消失,往往也将持续这种恶癖,致鸡伤、残、死,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一、病因

  啄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环境、日粮和激素等因素。

  1.环境因素 鸡舍潮湿,温度过高,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光线太强,密度过大,外寄生虫侵扰,限制饲喂未吃饱,垫料不足等。

  2.日粮因素 日粮营养不全价,蛋白质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食盐不足,玉米含量过高等。全价日粮的颗粒料比粉料更易引起,笼养比平养更易引起。

  3.激素因素 鸡即将开产时血液中所含的雌激素和孕酮,公鸡雄激素的增长,都是促使啄癖倾向增强的因素。

  即互啄癖现象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情况、鸡群营养情况、疾病、生理习性等综合因素都有关系。

  二、常见类型及诱因

  1.啄肛癖.:

  ①啄食肛门及其以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长造成脱肛或撕裂,损失的多是高产母鸡。也常见于发生腹泻的雏鸡,诱因是肛门带有腥臭粪便。

  ②鸡舍光照过强过长(因为鸡对红色特别敏感,如果其他鸡看到正在产蛋鸡外翻的红色的子宫,就会去啄)、或光照时间不稳定。

  ③鸡舍温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且鸡群密度过大;

  ④ 锌不足;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或日粮中盐分含量不足;B族维生素不足;氨基酸不平衡等因素都可导致鸡啄肛啄羽。

  ⑤鸡群患球虫病、鸡白痢;鸡体有羽虱;

  如啄肛后,伤口感染,可致死亡。

  蛋鸡啄肛是由于蛋鸡产下一个蛋的时间过长,鸡舍光线太亮造成。因为鸡对红色特别敏感,如果其他鸡看到正在产蛋鸡外翻的红色的子宫,就会去啄。如果光线暗到其他鸡不能发现,啄肛的发生率就会减少,但是光线太暗会影响到产蛋率;造成产蛋时间太长的原因有蛋过大、或者蛋不大但是鸡的子宫收缩无力所致。

  影响子宫收缩无力的因素有:蛋鸡育成时的体重小;饲料中的酸碱离子不平衡;饲料中B族维生素含量,尤其是B1、B6等。改善的方法是提高饲料中赖氨酸的含量,增加B族维生素的含量或者换一种质量可靠的维生素,向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改善鸡舍饲养条件和育成期管理。

  霉菌毒素中毒也会引起平滑肌松弛,产蛋无力,造成产蛋时间延长,发生啄肛。

  2.啄尾根部羽毛:在笼养和圈养又无适当运动的鸡群中最为常见。并与营养成分不平衡有关。如蛋氨酸、维生素或食盐等缺乏。解决办法向饲料中添加鱼粉1.5%,或在日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或每只鸡每天补充0.5-3克生石膏粉,。缺盐引起的啄癖,可立即向饮水中添加食盐0.5%,也可在日粮中添加1.5%-2%食盐,连续3-4天,便立即停止。(不能长期饲喂,以免引起食盐中毒)。也可试加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解决的方法是向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这些单项维生素,或者换一种成分含量高的多维素产品添加。上述措施 能减少啄羽癖的发生或很快消失。

  三、综合防制措施

  防治本病时,首先应了解发生同类相残的原因而加以排除,进而根据诊断出的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1.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在被啄的部位涂擦龙胆紫,黄连素和氯霉素等苦味强烈的消炎药物,一方面消炎,一方面使鸡知苦而退。作为预防,可用发电机用过的废机油涂于易被啄部位,利用其难闻气味和难看的颜色使鸡只失去兴趣。

  2.断喙:解决啄肛的办法是断喙(又叫切喙、切嘴)。一般在7~10日龄断,断喙时应避开免疫注射或其它应激因素,断喙长度一般为鸡喙长度的1/3。使用自动断喙器时应注意,鸡喙切下后的烫烙时间不能少于2秒,这样不仅利于止血,而且能将鸡喙前端角质层充分烫死,最后脱落,以后的再生组织边缘一般比较肥厚,上下嘴壳闭合后前端形成“Y”状。如果部分鸡、断喙情况不理想时,应在110日龄前重新断喙或修喙。另外,在断喙前2日开始,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3和Vc,这样有助于断喙时的止血。断喙尽管不能完全防止啄癖,但能减少发生率及减轻损伤。成功的断喙既可以防止啄癖又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3.光照不可过强,以3瓦/米2的白炽灯照明亮度为上限。光照时间严格按饲养管理规程给予,光照过强,鸡啄癖增多。育雏期光照控制不当,产蛋期易发生啄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4.降低密度,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可减少啄癖发生的机会。

  5.加强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6.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而引起的拥挤堆叠,烦燥不安、啄癖增强。

  7.提供完善的平衡日粮,注意玉米含量不要超过65%,无动物性蛋白配方应特别注意氨基酸的平衡,避免饲料单一,补足蛋氨酸、食盐、锌、维生素等营养素,会收到良好效果。

  8.已形成啄癖的鸡群,可将舍内光线调暗或采用红色光照,也可将瓜藤类、块茎类和青菜等放在舍内任其啄食,以分散其注意力。

  9.补喂砂砾,提高消化率。可从河砂中选出坚硬、不易破碎的砂石,雏鸡用小米粒大小,成鸡用玉米粒大小,按日粮0.5%-1%掺入。

8. 乌鸡的养殖技术致富经

养殖乌鸡有风险,第一是鸡苗不好找到可靠地来源,第二是饲养的防疫比其他的鸡要繁琐,第三,买乌鸡的人不是很多,认识乌鸡食用营养价值的人大有人在

9. 蛋鸡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一、品种选择。要选市场上认可的优质黄羽或黄麻羽肉鸡品种,个体适中,一般180日龄,项鸡体重在2.4―2.9千克,肤要黄、脚要矮,如广西玉林黄鸡、霞烟鸡、广东信宜怀乡鸡等,这些品种风味独特,深受群众欢迎,销量大,价钱高,效益好。

       二、阉割日龄和阉割前后饲养管理。阉割期要适当,过早阉割,去势后会有部分保留雄性,即群众所称“半生鸡”;迟则因睾丸大手术难,也易出血而引起死亡,不论什么品种,只要30%以上鸡只冠红、啼叫、有踩踏母鸡行为,就要阉割。这段时间务必精心做好日常饲养管理,保证鸡群健康,如果发生疾病,则会错过阉割期,造成损失。

       阉割前几天,必要的防疫注射要一次完成,并进行驱虫;准备栏舍和运动场,且做好清洁消毒。每300只鸡一群,按每平方米10只计算所需面积。运动场要宽阔,无污染、有青草植被的荒丘地、林果地做运动场,更便于管理。为了防止阉割手术时鸡只出血过多,提前三天在饲料中按每千克体重加入维生素k35毫克,以加强凝血功能,提高抵抗力。

        阉割后10天时间多喂青料,最好是人工牧草,如黑麦草,并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2个百分点,能有效防止“半生鸡”生成。项鸡饲养时间较长,一般165―185天才出栏,饲养过程中尽可能节省饲料成本。项鸡增重具有较强的补偿能力,只要在后期有足够的营养,不管前期饲粮条件如何,都可以达到品种标准体重。如有林果地、山地的农户,饲养数量少,可以使用农副产品饲料,如米糠、麸皮、稻谷、木薯、玉米粒喂,让鸡只在场地中多运动。专业集约化规模饲养则尽量降低日粮水平,一般能量2.62兆卡/公斤,蛋白质13%就行了,但维生素类营养千万不要减少,而且要增加。

       日常管理要精心,谨防贼风侵袭,尤其防感冒及呼吸道病发生。疾病不但影响生长,而且鸡只受服药影响,会降低肉质,因此要特别注意。

        三、阉割技术要精良,工作要细致。阉割手术择在风和日丽天气。一般在上午7时―11时手术。手术前晚23时以后喂足水,把要阉的鸡只捉上笼具,排放在光线暗弱舍内,尽量保持安静,使鸡只不受惊吓躁动。手术动作熟练、快、准,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这是起码要求。术后每只鸡喂饮维生素k3、维生素c、云南白药的混合液(可起到止痛、凝血,增强抵抗力之功效,促使创口早日愈合),再安置在准备好的鸡舍中,舍内薄铺一层稻草。

        阉割前后不能混群,减少争斗,另外,鸡有耗红物的特性,伤口流血的鸡只一定要单独放养,否则被啄死。一周后把鸡群放出运动场,如果是林果地、山林地,鸡只还可觅食虫、蚁、草花籽粒,补充营养。鸡群放出后,清理舍内垫草,铺上干净厚河沙。

       四、灵活掌握出售期,使体型尽量满足适销条件。项鸡去势后鸡只会逐步换羽,到达135―145日龄时要注意羽毛的生长变化,这时期要提高蛋白质百分比和能量水平,还要加入优质鱼粉,补充锌、锰,加快羽毛生长,尤其是尾羽、背部羽一定要长得好。

紫薇树养殖方法(紫薇树如何种植养护?) 玉米虫养殖方法(玉米虫的养殖方法)